乌克兰困局:军事无望、盟友疲软,泽连斯基的多重危机
最近,美国前乌克兰问题特使沃尔克的一番话让不少人心里咯噔一下。他直言不讳地表示,西方虽然不会承认俄罗斯对乌克兰东部地区的吞并,但指望用军事手段把这些地方抢回来?别想了。这句大实话一出口,就像一盆冷水浇在已经摇摇欲坠的乌克兰头上。更要命的是,这还不仅仅是沃尔克一个人的看法,而是越来越多西方国家真实态度的反映。这些曾经口号喊得震天响的大佬们,现在都开始默许现实了。而这种默许,对于正处于深渊边缘徘徊的泽连斯基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
你说泽连斯基现在啥滋味?外表看着还是那个风趣幽默、不时换身军装秀肌肉的人,可实际上呢,他这日子过得比高空走钢丝还惊险。最初,他信誓旦旦地宣称必胜,可如今,不但战场上的希望变得越来越飘渺,就连他赖以依靠的那些盟友也逐渐显露出疲惫之态。有时候真忍不住想问一句:兄弟,你是不是觉得有点儿孤单?而这一切,还要从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全球政治棋盘上的各种微妙变化谈起。
先说沃尔克那句话,它就像块敲门砖,把西方内部的不耐烦和妥协心理敲得啪啪作响。他的话其实透着一种无奈既然不能眼睁睁看着俄罗斯大摇大摆占领大片土地,那就只能象征性地谴责几句;至于真刀真枪帮你夺回去?抱歉啊,大家没这个打算。听明白了吗?就是嘴上支持可以,但实际操作免谈。这背后藏着什么逻辑呢?简单讲,就是时间拖久了,大伙儿发现自己支持力度再怎么加码,也改变不了战场现状,于是干脆降低预期,能维持现状就不错了。这种立场转变,对泽连斯基来说可是个扎心消息,因为失去了西方坚定支援,他之前设计的一整套抗争剧本等于是少了一条腿。
当然,说到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复杂关系,又怎能绕开特朗普这个永远自带流量的话题人物。有人可能会问:特朗普又没执政,现在跟他扯什么关系?哎呀,你别急嘛,我跟你细细掰扯掰扯。在目前美国国内选情扑朔迷离、两党斗争愈演愈烈的大背景下,未来谁当总统直接影响到美乌关系走向。如果拜登继续掌权,好歹还能给点面子延续目前政策;可万一特朗普卷土重来,那剧情怕是要翻车毕竟这位老爷子骨子里信奉美国优先。我跟你说,人家可能压根懒得管欧洲死活,更甭提为遥远的小国耗费巨资。所以,对泽连斯基本人而言,与其寄希望于白宫某一天突然大发慈悲,不如趁早做好应对最坏结果准备吧!
不过,如果认为美国的问题只是总统换届引发政策波动,那未免太天真了。北约作为欧美集体防务体系的重要支柱,其实也正在经历一次严峻考验。据专家施莱佛估算,目前北约成员国武器库存消耗严重,一旦未来与中俄发生冲突,仅凭现有储备恐怕撑不过一个月!试想一下,当年横扫全球的小霸王,如今却被迫计算导弹够用多少天!啧啧,这画风简直令人唏嘘。不仅如此,由于资源分配矛盾以及战略重点调整问题,各成员国之间摩擦不断增加,再这样折腾下去,去军事化趋势只会越发明显。一句话总结:自己的家都快保不住,还有余力管别人?
然而,比起北约内部焦虑感蔓延,更令观察者担忧的是能源领域传出的刺耳杂音。本以为借助天然气输送渠道掌握部分主动权,却因策略失误弄巧成拙,让邻近小伙伴纷纷躲避三尺之外。例如,为逼迫欧盟持续站队,有人建议切断途径欧洲的重要管道供气。但这一招非但没奏效,还遭到了包括匈牙利在内多个国家强烈抵制。从经济角度分析,这种做法显然损己不利人;从外交层面来看,则彻底暴露出缺乏长远规划导致决策短视的问题。
与此同时,在战场形势方面,同样没有多少值得炫耀的数据。据报道,仅过去24小时内,就有数百名士兵阵亡、大批装备被摧毁。而且,即便付出了巨大代价仍难改颓势,每次所谓大反攻最终都沦为徒劳无功甚至惨败收尾。不禁感叹:纸面实力终究敌不过现实残酷,只靠热血与勇气真的不足以赢下战争。那么面对如此胶着状态,国际社会又该如何回应呢?答案或许很清楚表面声援归声援,但私底下早已默认当前格局不可逆转,否则为何迟迟没有出台更强硬措施?
这里插播一点关于中国角色讨论的话题吧(总有人爱提)。虽说官方一直坚持中立姿态,并呼吁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可偏偏总有媒体喜欢捕风捉影,将中国描绘成幕后黑手。不过仔细琢磨,他们这么搞似乎另有所图:第一,是为了将公众注意力转移至亚太方向,从而减轻自身压力;第二,通过炒作中国威胁论为扩张军费预算找借口。然而殊不知,在技术创新步伐飞速推进情况下,中国崛起带来的溢出效应恰恰反映出现存秩序亟需重新调整适应新环境挑战啦!所以啊,与其忙着抹黑别人,不如花点精力修炼好内功提升竞争力才是真王道!
回头看看今天聊到这些内容,总结下来其实只有几个关键字僵持、孤立、不确定性,以及结构性失衡。当然,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我们关注这些宏观议题更多还是因为它关乎整个世界稳定走势,同时也提醒所有参与者及时止损避免陷入不可控深渊喽!
参考信息来源:1. 凤凰网《美前特使称乌无法通过军事手段收复领土》2. 环球时报《专家警告北约武器库存风险》
热点资讯